《礼记·祭统》记载:“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齐盛”。先农坛位于北京老城外城的西南隅,其选址沿袭了南郊亲耕的传统。先农坛与天坛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呈对称布局。先农坛分为内坛与外坛。内坛位于外坛的南侧偏西,为长方形院落。坐落于内坛中轴上的太岁殿建筑群,及其南侧的先农坛、耤田与观耕台为主要祭祀场所。内坛还设有三组为祭祀活动服务的设施,分别是太岁殿东侧的神仓建筑群、西侧的神厨建筑群、南侧的具服殿。外坛坛墙在历史上呈现与天坛相似的北圆南方形态。外坛还存有位于内坛南侧的神祇坛和内坛东侧的庆成宫。
先农坛与天坛东西对称的布局体现出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礼仪的尊重与强调。先农坛作为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农神之所,展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对农耕文化的尊重,承载着明清两代国家祭祀先农的礼仪传统。
《礼记·祭统》记载:“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齐盛”。先农坛位于北京老城外城的西南隅,其选址沿袭了南郊亲耕的传统。先农坛与天坛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呈对称布局。先农坛分为内坛与外坛。内坛位于外坛的南侧偏西,为长方形院落。坐落于内坛中轴上的太岁殿建筑群,及其南侧的先农坛、耤田与观耕台为主要祭祀场所。内坛还设有三组为祭祀活动服务的设施,分别是太岁殿东侧的神仓建筑群、西侧的神厨建筑群、南侧的具服殿。外坛坛墙在历史上呈现与天坛相似的北圆南方形态。外坛还存有位于内坛南侧的神祇坛和内坛东侧的庆成宫。
先农坛中的主要祭坛皆为方形平面,与天坛圜丘坛和祈谷坛的圆形平面形成对比关系,构成以北京中轴线对称布局而又在建筑形态上形成对比关系的两组国家祭祀建筑群。先农坛内坛为祭祀太岁和先农的礼仪空间,也是皇帝亲耕的地方。外坛则包括祭祀天神地祇的神祇坛以及作为斋宫使用的庆成宫。
先农祭祀是中国传统国家礼仪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农事活动与农耕文化的重视。明清两代,先农坛核心祭祀对象是先农之神(炎帝神农氏)与太岁月将(每年值岁之神与值守十二月之神)。神农氏传说是最早教给中国先民开垦土地、种植谷物的人,为了感谢他后人将其奉为神明,祈愿农业丰饶。在进行先农祭祀时,皇帝不仅要祭拜先农,还需要亲自耕地,宣扬重农、劝农的精神,并观赏王公大臣耕地。先农坛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1911年。今天,先农坛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中国古代建筑与先农坛祭祀传统。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设时坛内建有先农坛、太岁殿、拜殿、耤田等核心礼仪空间。明天顺二年(1458年)增建斋宫(今庆成宫)。嘉靖十年(1531年)在先农坛南侧修建天神、地祇坛,并在耤田以北建木制观耕台,供皇帝观耕。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先农坛祭坛,改木构观耕台为砖构。1915年,先农坛外坛北侧作为公园对外开放,于1918年更名城南公园。1991年,北京市古代建筑博物馆在先农坛内成立。
门票价格: 成人票15元/人,学生票8元/人,现金、支付宝、微信支付均可,未成年人免费
每周三前200名观众免票
(以观众进馆先后顺序为准,前200人免费)
免票规定
持有以下证件者可免费入馆参观:
1、持有本市老年证、离休证者
2、持有残疾人证件者
3、持有文博系统工作证者
4、军人持有效证件者
5、“教师节”,持有教师证件者
6、未成年人
7、北京市中小学团体(30人以上)持介绍信
8、出示国家安全局G3工作卡者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开放须知
亲爱的观众朋友:
为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实行网络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观。 具体办法如下:
一、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我馆属非免费开放博物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入馆参观,入馆时现场核验预约情况。观众需提前通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预约后购票入馆,符合免票条件的观众,预约后持有效证件入馆。
三、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预约,实施分时段参观预约制度,每日共限额800人。每个预约订单可预约3人,每个证件号码可预约1人,且每天限约1次。
四、进入我馆参观,须进行现场健康码扫码登记、接受健康监测、出示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未见异常后方可入馆,参观全程请佩戴口罩。
五、进馆观众需进行体温检测,如有体温异常(≥37.3℃),咳嗽等可疑症状者,谢绝入馆。
六、请您按预约的时间到馆参观,如错过预约时间将无法核验成功。
七、疫情防控期间,建议观众参观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以免造成封闭场所人员聚集。当遇到馆内人员密度较大时,博物馆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控制入馆速度、控制室内展厅人数等措施,敬请谅解。
为了保障文物、博物馆和您的安全,我馆全体工作人员将尽全力落实防控相关措施,也期待您和我们一同做好防控工作,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公共卫生电话:010—12320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